刘璋巅峰阵容搭配

谢谢大家对刘璋巅峰阵容搭配问题集合的提问。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感兴趣的人,我期待着和大家分享我的见解和解答各个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璋巅峰阵容搭配插图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法正、庞统在此时劝刘备图取益州。刘备遂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自将数万步卒入蜀,与刘璋会于涪。一年后,刘备依庞统提出的计谋,召白水军的杨怀到来并将其斩杀,吞并其部队。派黄忠、卓膺率军南下进攻刘璋,占领涪城。对于刘备来说,能够击败益州牧刘璋,夺得西川之地,离不开众多谋士武将的支持。其中,有一个人虽然名气不如魏延、张飞、赵云等人,却是蜀汉甚至三国最厉害的防守大将。在刘备进攻益州的过程中,此人以数百兵马击败刘璋1万大军。

首先,这位将领就是霍峻(178年—217年),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在东汉末年的时候,霍峻和他的兄长霍笃一起跟随刘表,后来,霍笃逝世,刘表以霍峻继承其部曲。公元208年,荆州牧刘表病逝,霍峻便率部曲归降刘备,并被任为中郎将。自此之后,霍峻成为刘备手下的一员大将。在刘备进入益州的时候,就让霍峻也跟随左右。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刘备进至葭萌(今四川广元西南),准备回军南袭刘璋,留霍峻镇守葭萌城。而这,促使霍峻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巅峰时刻。

在刘备和刘璋正式决裂后,刘璋派遣扶禁、向存等领万余人,由阆水围攻葭萌。在刘备大军出动后,葭萌城为当时刘备在蜀中仅有的根基。如果葭萌城被刘璋攻破的话,刘备不仅难以夺得益州,甚至有兵败被杀的风险。面对刘璋的1万多大军,霍峻只有数百人可以用来守城。但是,就是依靠着这数百人,霍峻在葭萌城坚守了一年之久,这位刘备攻取巴蜀之地赢得了充分的时间。并且,对于刘璋派遣的1万多大军,因为长期未能攻破葭萌城,所以逐渐疲惫和懈怠了。在此背景下,霍峻带着这数百人偷袭刘璋大军的军营,趁机斩杀了向存等敌方将领。

由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守卫葭萌城并立下大功的霍峻,堪比曹魏大将张辽。就张辽来说,其镇守合肥时,孙权派遣十万大军来进攻,结果不仅没有打下合肥,反而被张辽的八百精兵杀得丢盔弃甲,差一点就被张辽活捉了。在刘备平定巴蜀之地后,嘉奖霍峻之功,提拔他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对于蜀汉设立的梓潼郡,包含了葭萌、白水、剑阁、江油、涪城等重要的关隘。在此基础上,梓潼太守的霍峻和当时担任巴西太守的张飞,一起担负着防御蜀汉北方大门的重任。而这,无疑体现出刘备对于霍峻的信任。

最后,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公元217年,年仅四十岁的霍峻就去世了,还葬成都。对于霍峻这位防守大将的去世,刘备非常哀伤。并对诸葛亮说:“像霍峻这样优秀的将领,有功于国,我要亲临吊祭。”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对于霍峻的儿子霍弋,刘备“养其子霍弋于府上”,也即刘备将霍弋作为自己的养子。对于霍弋来说,也没有让刘备失望。在蜀汉后期,霍弋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确保了蜀汉南中地区的安定。特别是在公元263年,霍弋准备带兵前去支援成都,不过遭到了后主刘禅的拒绝,不然的话,霍弋有可能击败邓艾的魏军。

袁绍和刘璋相似吗

这两人差别还是有点大的吧。

相同点可能都是家世显赫,继承了父辈很多“福利”。同时,他们都是士族利益的代表,在这方面可能袁绍更给力点,四世三公,庞大的士林声望。

但是,两人性格差别还是很大的。我认为袁绍还是比刘璋要给力的多。袁绍是多谋而无断,任人唯亲,刚愎自用,看不起寒门弟子,最后被许攸那把火烧得半死不活。但是他还是有些气概的,巅峰时期几乎统一中原,官渡之战的失利也算他运气不好,毕竟曹操也九死一生的。

而刘璋这个人,基本可以认为是个窝囊废,差他父亲刘焉几筹的,没有掌控力,权利基本被益州士族掌握。而且还无比天真,难得做的决定之一居然是请刘备入蜀……引狼入室。

刘备巅峰时期有多强?势力范围和手下兵力分别有多少?

看《三国演义》,无数人为刘皇叔的命运唏嘘不已。从小说设定上来说,刘备无疑是三国演义里的男主角,白手起家,百折不挠,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如果不是因为关羽之死,刘备还真的有希望统一天下,最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只能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让无数人唏嘘不已。在这里或许有人要反驳了,曹魏的地盘那么大,蜀汉的实力是无法抗衡的吧。

我们不妨看一下刘备在巅峰时期的实力,估计大家就心里有数了。

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前,刘备集团的发展几乎是完全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规划进行的。赤壁之战后,曹魏元气大伤,刘备趁机占据了荆州的南部四郡,再加上从东吴?借?来的南郡,刘备占据了荆州的大半州县。接下来,益州刘璋为了防御汉中的张鲁和曹操,邀请刘备率军入蜀支援,经过一系列战斗后,刘备集团占据了益州,实力得到了巨大增长。

经过一番休整后,刘备决定北上汉中,和曹魏进行了著名的汉中之战,一直以来面对曹操屡战屡败的刘备在汉中之战中一雪前耻,打败了曹操,彻底占据了汉中地区,拥有了图伐关中的战略基地。

汉中之战的胜利让刘备声望如日中天,很快就成为了汉中王,看上去刘备就要走刘邦的老路,恢复汉室似乎就在眼前了。在刘备汉中之战的同时,荆州的关羽也进行了北伐,一举拿下了中原重镇襄阳和樊城,曹操的精锐部队被关羽打残。这个时候,也是刘备实力最强的时期,刘备占据了整个益州以及大半个荆州,手上的精锐部队就达到了15万人,实力对曹魏和东吴都实现了压制,这时候曹魏对蜀汉的发展十分恐惧,但曹操已经老迈,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了。

戏剧性的是,当时蜀汉的盟友东吴却从背后对关羽发起了偷袭,这不但导致刘备损失了荆州,还在夷陵之战中元气大伤,国力损耗严重。就算是诸葛亮也回天乏术,只能通过北伐延续蜀汉的生命。但我们没必要指责东吴,更不必指责刘备,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他们已经堪称英雄。

刘备最巅峰时刻有多强呢?

刘备二十多岁从家乡涿郡起兵一直到六十岁才当上皇帝,但是刘备最巅峰事情却不是当皇帝的时候

少年壮志,颠沛流离

刘备是汉室后裔从小就有大志向,十多岁便在族叔和母亲的支持下拜当时名人卢植为师。刘备少时也不喜欢读书?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刘备和他老祖宗刘邦也算是比较像。

东汉末年黄巾起,天下纷争不断,当时东汉朝廷无力出兵征剿黄巾军只能让地方募兵自保,而刘备就在涿郡募兵对抗黄巾保护乡里,自此刘备开始了他的改变之路。从涿郡起兵后刘备以军功进入仕途,但是汉朝末年卖官卖爵猖獗最后刘备不得志多次弃官。

随着天下大势的改变,刘备也开始了参与群雄逐鹿,但是刘备没有势力只有关张赵等将和简雍,孙乾之辈。虽然刘备心怀大志但是比起其他诸侯势力太多,曾多次依附于各路诸侯,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势力,但是刘备的大半生是可以用颠沛流离来形容的。

暮年壮志,三分天下

刘备真正的改变是他依附刘表之时,此时的刘备已经差不多四十岁了。刘备壮志难酬曾在刘表面前言髀肉复生,刘表虽然礼待刘备但是也知道刘备非久居人下之人所以对刘备也是提防在心。

刘备也知道不能久居人下,所以在新野之时便招纳贤士。刘备从当时荆州名士司马徽口中得知,对天下局势最了解的人莫过于卧龙凤雏。当后徐庶来投刘备,让刘备亲自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刘备得诸葛亮之后于赤壁和东吴一起打败曹操,随后顺势取得荆州四郡和江陵之地,荆州刘备占大部而刘备就以此为根据开始三分天下。刘备占据荆州之后荆州士族皆在刘备账下,随后庞统,马良,魏延,黄忠等人为刘备所用。

建安十六年益州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抵御张鲁,刘备驻扎在葭萌关之后再当地施以恩惠当地老百姓都拥护刘备。随后张鲁退兵曹操攻打孙权孙权向刘备求救,刘备希望刘璋给万余兵和军资,但是刘璋却只给了四千兵军资减半,随后还杀了想留住刘备的张松。当时刘备一气之下转而攻打刘璋,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攻下益州,此时刘备拥有荆州五郡和益州全部。

刘璋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为什么还要引狼入室招刘备入川呢?

对于军阀而言,军队与地盘岂不是与生命等价?将大量军资、军队交付刘备,还引之来自家地盘,这岂是一个心智正常的军阀?这是乱世特有的疑惑,解答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特有的规则。乱势的规则就是上下级的明文约束不再起作用,实力即主权。朋友间如是、兄弟间如是、君臣间亦如是,而刘璋的故事则生动地体现了这套规则。

在大家的眼中,汉末军阀是这样的:你占领一个州,你就是土皇帝,我占领一个州,我就是土皇帝;在我的地盘里,我是君、其他人都是臣,在你的地盘里也一样;

我们之间的所有交流、冲突,都是我们两人做主的事情……这便是人们的固有印象,真的把军阀集团看作成一个独立国家了。

实际上,在一个军阀集团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元的。比如,曹操作为曹营集团的领袖,他与荀彧、钟繇等人是实际上的“合伙人”关系、但作为集团领导者,他也是荀彧的上级;他的心腹大将夏侯惇,固然是他的下级,但作为拥有独立部曲的领军将军,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夏侯惇也是他的“合伙人”。

在这种关系中,到底是“下级”多一些还是“合伙人”多一些,都由人物的才干强弱而定。

这恰恰就是乱世文化的特征——不确定的关系,带来的是更多的不稳定性,所以会有“你不重视我,那我就跳槽咯”(比如郭嘉、程昱都是几易其主)、会有“看你不如我,我带人单干咯”(比如张鲁、公孙瓒),不过更多的是“你这么厉害,我还是继续跟着你咯”。

形象一点说,那个时代的大集团,无非是一个又一个小集团的集合与吸纳,作为领袖想统领众多小集团,就需要过硬的驭人能力与权术,否则小集团的小领袖是不会甘心做自己部下的,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从下级变成合伙人甚是对手。

今天关于“刘璋巅峰阵容搭配”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