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曹军阵容搭配

希望我能够回答您有关汉中之战曹军阵容搭配的问题。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回答您的问题。

汉中之战曹军阵容搭配插图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当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仅次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交战双方是曹操和刘备,双方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汉中。

这场战役,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开始打,一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长达两年多。

刘备和曹操为了夺取汉中,都不惜一切代价,下了血本,双方共投入十五位大将,其中,曹操出动了七位名将,全部是一流的,而刘备出动了八位大将,包含了“五虎上将”中的四位,双方都可以说是全明星阵容了,精彩程度爆棚。

曹操方出动的名将,主要有:夏侯渊、曹洪、张郃、徐晃、曹休、曹真、郭淮等。

刘备方出动的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黄权、吴兰、雷铜、任夔等。

这里面,可以看出,曹操方曹氏宗族大将有四位夏侯渊、曹洪、曹休、曹真,五子良将有两位,张郃、徐晃,当然,郭淮也是名将,仅次于五子良将。

而刘备方,“五虎上将”出动了四位,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除了关羽没来,都来了,另外,黄权也是名将,后来,夷陵之战时,刘备兵败,黄权的归路被吴军切断,黄权被迫投降了曹丕。

只有吴兰、雷铜、任夔是不太出名的将领,当然,打仗方面也是可以的,否则,不可以为将。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大将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阵亡,这是曹操最大的损失,犹如折去曹操一臂,夏侯渊是曹操西部军事战线的统帅,能独当一面,是曹操的得力助手,夏侯渊战死,曹操赔大本了。

此役,曹操方表现最出色的大将,不是曹氏宗族大将,也不是五子良将中的张郃和徐晃,反而是名不见经传的郭淮。为什么这么说呢?

夏侯渊战死,最主要的原因,不仅是夏侯渊轻敌,也有张郃的原因,当时,刘备率领一万多精兵,分为十部,趁夜猛攻张郃部,张郃作战不利,向夏侯渊求救,夏侯渊当即分兵一半救援张郃,导致兵力削弱,被刘备大将黄忠斩杀。

夏侯渊死后,群龙无首,在郭淮的建议下,推荐张郃代替夏侯渊主持残局,这才稳定了当时的局势,如果不是郭淮力主张郃代帅,曹军肯定大乱,被各个击破。

后来,刘备打算乘胜追击,渡过汉水,进攻郭淮,郭淮部下害怕了,建议郭淮依汉水结阵,但郭淮认为,不该向敌人示弱,力主趁刘备军渡河渡到一半时,突然袭击。最终,刘备见郭淮布阵有方,起了疑心,放弃了渡河。

可以说,郭淮的表现非常出彩,判断精确。当然,徐晃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在马鸣阁道击败了陈式部。

而刘备方,表现最出彩的是黄忠和赵云,张飞和马超表现倒很一般。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张飞屯兵固山,准备截断曹洪后方,此事被曹休看破。曹洪在曹休的建议下,趁张飞和马超兵力尚未集结之时,突然袭击,雷铜和吴兰战死,随即,马超和张飞退走。

而黄忠和赵云表现非常厉害,众所周知,定军山一战,黄忠老当益壮,斩杀了曹魏名将夏侯渊,这是最精彩的,不用细说。

而赵云在汉水,空营示敌,也是很经典的,当时,曹军追来,张翼要求关闭营门死守,而赵云则下令打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怀疑有埋伏,随即退走,赵云率军追击,曹军自相践踏,落入汉水中,死伤无数。

汉中之战打了两年多,经过拉锯战,最终,以曹操败走,刘备占据汉中结束,刘备成了最大赢家。

汉中之战,刘备出动四位五虎上将,曹操出动几位一流名将?

曹刘争天下,龙虎会汉中

猛士乘盛气,汉王大略宏。

志岂在偏安?得蜀复望陇。

女运男子战,勉力求全功。

狭路勇者胜,一举定三分!

汉中之战是三分时代的定鼎之战,此战过后,刘备军事集团夺得汉中,政权稳固,曹、刘、孙三方势力的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这场战役对于刘备集团来说非常重要,汉中的得失关乎其存亡,没有汉中地区做为前沿阵地和缓冲地带,将始终笼罩在曹操势力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难以安眠,防御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极其高昂,所以将曹操势力驱逐出汉中地区,是刘备集团战略目标的重中之重。

为了获取这场战役的胜利,刘备集团几乎押上所有的老本, “男子当战,女子当运” ,倾尽全力向前线进行兵力和物质上的输送补充。而在点兵派将中,最能打的猛将都集中在了这个方向。五虎上将中除了坐镇荆州的大将关羽之外,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几位 “超级猛将” 悉数上阵,魏延、刘封、孟达等也加入战团,益州归附的那些个比较能打的战将也都派上了前线,比如严颜、吴兰、雷铜等,甚至连法正这样的谋士在关键时刻也要冲到第一线。

那么,汉中地区如此重要,雄才大略的曹操当然也心如明镜,为了这场战役,曹军方面又有哪些强兵猛将出现在战场上呢? 咱们就来检点一下。

一、曹洪(弱一流)

马超兵至下辨,派副将吴兰率前锋部队向前哨探,正遇到曹洪亲自引兵到来。吴兰欲退,但他麾下的牙将任夔认为应该 “挫其锐气” ,先给曹军来个下马威,于是任夔 “骤马挺枪搦曹洪战” ,曹洪挥刀出阵, “交锋三合,斩夔于马下”

虽然曹洪在潼关之战时候为了救护曹操,曾经力战马超 “四五十合” 气力不加,但当时马超已经历三场战斗,并追击曹操很长一段距离,体力上有一定损耗。而曹洪是搏命抵挡,所以将他的武力值归为 “弱一流”

二、张郃(中一流)

在汉中之战中,张郃出战的次数比较多。他率先向刘备控制区发起进攻,遭到了猛将张飞的强力反击。张郃先后在阆中、宕渠、瓦口关多处与张飞进行厮杀,还斩杀了张飞的副将雷铜。但张郃屡次被张飞击退,损失惨重。

张郃撤退以后,又率一部分兵力攻击葭萌关,再与老将黄忠、严颜对抗,再次被击退。米仓山之战,又与徐晃联手,困住了黄忠、张著,再与赵云对峙。

三、夏侯渊(中一流)

夏侯渊是曹操宗亲中少有的智勇兼备的将才,曹操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平定张鲁后,让夏侯渊率领一支精锐部队镇守在军事重地定军山, “虎步关右”

在汉中之战中,夏侯渊生擒过黄忠的部将陈式,还曾与黄忠阵前交锋 “二十合” 。后来在对山下遭到黄忠突袭, “连头带肩,砍为两段” ,壮烈牺牲。

四、庞德(强一流)

庞德原是西凉马腾麾下的猛将,随马超参加过反叛曹操的战役, “素有勇名” 。后来在南郑关为张鲁作战时被曹操收降。夏侯渊殒命定军山后,曹操亲率大军来援,庞德随军出征。

庞德作战风格极其悍勇,在阳平关之战中与魏延进行了一场厮杀。魏延诈败后悄悄从树林后迂回到曹操附近,一箭重伤曹操,庞德赶到, “奋力向前,战退魏延” ,护卫曹操脱险。

五、徐晃(强一流)

徐晃的战斗力大家都很清楚,他是能够与虎痴许褚 “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的猛将,实力尚在张郃、夏侯渊之上,与庞德相当。

徐晃在汉中争夺中出场次比较多,在汉水南岸背水列阵对抗赵云和黄忠,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在五界山和阳平关外两次击败过刘封;米仓山与张郃联手困住老将黄忠和张著,但在遭遇赵云后,怯惧而不敢战。

六、许褚(超级猛将)

自典韦在宛城断后壮烈牺牲后,许褚就成为曹军阵营中唯一的超级猛将。曹操率主力部队支援汉中,许褚也随行出征。

许褚只参加过一场厮杀,他奉命到褒斜道上接应运输粮草的队伍,却不幸在醉酒状态下遇到了老克星张飞,许褚因酒醉 “敌不住张飞” ,被张飞一矛挑中肩膊,身受重伤,从此再也没有在战场上出现过。

七、曹彰(强一流)

曹彰是曹魏阵营后辈中最有能力的年轻人,自小就喜欢舞刀弄枪,能 “手格猛兽” ,作战风格悍勇,常常 “披坚执锐” ,冲锋在第一线上,被曹操称为 “黄须儿”

曹操在汉中战役中屡屡受挫,曹彰率铁骑前来支援。阳平关一战,曹彰 “不三合” 杀得刘封大败而逃,又 “战不数合” 一戟将马超副将吴兰刺于马下。他出色的表现甚至还在徐晃之上。

八、文聘(弱一流)

文聘原是荆州刘表麾下大将,曹操南征时归附到曹军帐下。魏延打开襄阳城门欲迎刘备进入,文聘杀出来阻止魏延,两将在城下交战, “从巳至未” ,魏延折尽兵卒后只身逃走。能与魏延交锋一段时间不败,文聘的武艺也算相当不错了。

在汉中之战中,文聘始终没有在战场上参加过厮杀,但他在米仓山参与过围堵黄忠的战斗,赵云来救,一枪挑杀文聘的部将慕容烈,但文聘仍然没有出手。虽然文聘屡屡避战,但深受曹操信重和提拔,真是会混。

九、夏侯惇(强一流)

曹操率大军来至汉中,夏侯惇被任命为前部先锋随军出征。弟弟夏侯渊战死了,当哥哥的当然有为兄弟报仇雪恨的责任。右眼未盲时的夏侯惇武艺在弟弟夏侯渊之上,作战风格勇猛坚韧,属于 “强一流” 猛将。右眼中箭失明后,夏侯惇的攻击力有所下降,再无斩获。

但在汉中之战中,夏侯惇却始终没有表现出仇深似海的情绪,从未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反而听信杨修关于 “鸡肋” 的鬼话,命部下打点行装,准备撤退,被曹操得知,勃然大怒,一顿臭骂,还差点宰了他。

最后咱们整理一下汉中争夺战中曹魏阵营陆续投入到战场上的猛将们:

超级猛将1名:许褚

强一流猛将4名:庞德、徐晃、曹彰、夏侯惇

中一流猛将2名:张郃、夏侯渊

弱一流猛将2名:曹洪、文聘

此外出现过其他一些曹将还有: 夏侯德、夏侯尚、韩浩、王平、慕容烈、焦炳等人 。曹魏阵营这个整体阵容还是蛮强大的,足以与蜀汉四虎、魏延、刘封等人相抗,实力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汉中之战,是刘备与曹操的总决战,两位老总亲自督阵,全程持续惨斗两年之久。

刘备阵营中,关羽作为五虎大将之首,因率领马良、关平、廖化等镇守荆州而缺席;曹操阵营中,张辽作为五子良将中能力最强者,因率领李典、乐进等镇守合淝而缺席。

刘备压上了全部家底,出动了张飞、黄忠、赵云、马超,以及魏延、刘封、雷铜、吴兰等,势在必得。曹操这两年间内忧外患,对于汉中之战,与其说是后知后觉,倒不如说是有心无力。在汉中之战的尾声中,曹操最终弃掉了鸡肋,铩羽而归;刘备虽然惨胜,但领土得以大肆扩张。

该战中,曹操出动了哪几位名将呢?表现分别如何呢? 历史 是枯燥而木纳的,演义却是艺术而欢快的,且大框架与史实相符。咱们抛开 历史 ,以演义的角度,畅谈一番。

1.曹洪

曹洪按照曹操的指示,率兵五万,前来支援夏侯渊、张郃。曹洪驻扎在南郑,与定军山的夏侯渊成掎角之势,与下辨的马超遥相对敌。

马超派副将吴兰出击,曹洪亲自迎战,吴兰心怯,准备退军。任夔认为这样示弱,回去后无法向马超交代,就自告奋勇去和曹洪厮杀。曹洪与任夔单挑三合,一刀将其斩于马下。

曹洪的武力不容小觑,曾经以拖刀计斩杀了何曼(截天夜叉),还曾经力抗马超四五十合。客观估计,曹洪属于一流武将。但曹洪比较暴躁易怒,此前镇守潼关时,只坚守了九日,就被马超冲开城门,最终溃逃,差点被曹操斩首。

2.张郃

张郃在曹洪面前请命,要去攻取巴西;曹洪认为不可,说张飞镇守巴西,非比等闲。张郃一反常态地胆气暴涨,声称“ 人皆怕张飞,吾视之如小儿耳! ”然后扬言要生擒张飞,还主动立下了军令状。

巴西之战,张郃连续败北,宕渠寨、蒙头寨、荡石寨全部失守,三万人马最终遭全歼。张郃被张飞杀到丢盔弃甲、爬山翻草而逃。但张郃的表现也非常可圈可点了,不但以回马枪斩杀了雷铜(张飞副将),还与张飞单挑三次,在夜间截营时,甚至与张飞大战近五十合,只是因为后军大乱,这才慌忙撤军。

张郃步行逃回南郑后,张郃被曹洪问罪,要斩首示众。郭淮劝阻,对曹洪说,张郃深受魏王器重和爱戴,不宜斩杀,现今正是用人之际,应当让他戴罪立功。曹洪认为有理,就分拨五千人马,让张郃前去攻打葭萌关。

张郃在葭萌关遇到了黄忠,嘲笑对方年老,但是与之单挑20合之后,因后军异动,迅速撤退,随即被击溃。此后,张郃与徐晃合力困住了黄忠,但是又被赵云吓退。

3.夏侯渊

曹洪、张郃战事吃紧后,夏侯尚、韩浩率军赶来支援,但随即被黄忠以诈败之计击溃。韩浩被黄忠一合斩杀,夏侯尚被黄忠一合生擒。夏侯渊也不是吃素的,在混战中,一合生擒了陈式(黄忠部将)。在双方交换人质时,黄忠一箭射穿了夏侯尚的后心,把夏侯渊气到嗷嗷大骂。定军山一战,黄忠按照法正的计策,占对山以逸待劳,一举将夏侯渊斩杀。

夏侯渊是曹操的西凉之屏蔽,也是曹魏军团在汉中会战的定心丸。夏侯渊之死,令汉中震动。

曹操听闻夏侯渊战死,这才想起了神卜管辂的卦辞,后悔不已。曹操恨透了黄忠,终于坐不住了,于是亲统诸将及大军,来定军山与夏侯渊报仇。

4.徐晃

黄忠斩杀夏侯渊之后,又去拦截曹军粮道。徐晃赶到时,张郃正在与黄忠混战;徐晃冲过去,二人将黄忠围困在垓心,难以突围。赵云突然赶来接应,接连刺死了慕容烈、焦炳(文聘部将),然后甩开枪法,像开挂一般,“ 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 ”。徐晃可能是受到了张郃的感染(张郃有恐云症),竟然也心惊胆战,不战而退。

汉水之战,是赵云大放光彩的时刻,不仅先后刺死两将,先后救出黄忠、张著,还用空营计以寡胜众,让徐晃、张郃两次不敢应战,令曹军士气大受打击。

此期间,王平(徐晃部将)受到徐晃的打压和猜忌,愤怒之下投靠了赵云;徐晃接连收到打击,收拾败军归队。

在五界山决战时,刘备与曹操会面,双方破口大骂。刘封出战,徐晃出击,迅速将刘封杀败。徐晃的武力,可与许褚力抗五十合,击败刘封,简直是小菜一碟。

5.许褚

曹操退守阳平关后,听闻张飞要去拦截粮道,问谁敢力敌张飞,许褚应声而出。许褚带三千铁骑,赶到屯粮之处,解粮官拍马奉迎道,若不是虎侯来此相助,恐怕粮草到不了阳平关了。许褚大喜,当即喝了个痛快,然后乘醉意,催促运粮而行。

解粮官建议道,现在天色已晚,前途山势险恶,听说附近有张飞出没,切不可大意,应当整顿后,明天一早出发。许褚大怒道,“ 吾有万夫之勇,岂惧他人哉!

于是横刀纵马,醉驾而行。刚走不到二里,张飞爆喝一声杀出,许褚酒醉不能力战,被张飞一矛戳中肩膀,翻身落马,幸亏被身后的骑从死命救走。至于那几十车粮食,全被张飞美滋滋地运走了。此战过后,许褚基本被废了,反正没上过战场。

6.曹彰

黄须儿曹彰,膂力过人,自小善于骑射,能够手格猛兽,常常以卫青、霍去病为人生楷模。

曹操在连番败阵后,已经丧失了斗志,甚至有点骑虎难下,进退两难。曹彰到来后,曹操重拾信心。曹操见曹彰千里援助,大喜道,“ 黄须儿远来,破刘备在即日矣!

斜谷界口,曹操率曹彰要与刘备决一雌雄。阵前,曹彰三合速败刘封,并且一戟刺死吴兰。曹军获取了小胜,在斜谷扎住了脚跟。

7.夏侯惇

曹彰纵然勇猛,但实在难以挽回局面,曹操已经萌生退意,但是恐怕刘备耻笑,犹豫不决。

此时的夏侯惇,左眼瞎了整整20年了,武力值早就衰退到二流武将,甚至更低。夏侯惇以前是个亡命之徒,敢于挑战吕布、挑衅关羽,但此时他早就远离战场十余年了,现在负责只负责后勤总管、夜传军令。夏侯惇在搞出了“鸡肋”乌龙事件后,差点被曹操斩首示众,最终被狠训了一顿作罢,但自作聪明的杨修可就惨了,当了曹操的出气筒。

8.庞德

曹操斩杀杨修后,准备做最后一搏。斜谷之战,庞德出马,与魏延酣战多时。魏延的诈败能力无人可及,只见他再次诈败,并且走位风骚,忽然杀到曹操面前,仰射一箭,正中山顶上的曹操面部。曹操人中洞穿,门牙折掉两颗,翻身落马。庞德救主心切,奋力厮杀,将魏延战退。

此后,曹操厚葬了杨修,班师回家。

除上述八位名将外,以及上文中提到了郭淮、夏侯尚、韩浩、王平外,曹魏集团参战的还有文聘、曹休等,但表现比较一般,不再赘述。

双方集团,谁的表现最为突出呢?

曹魏集团中,当属张郃!

张郃虽然被张飞杀到惨败,但毕竟对手太强大了,输了也不算太丢人。夏侯渊战死后,郭淮强烈保举张郃,接替夏侯渊的位置,收拾残局。郭淮真是慧眼识英才,那个局面下,也只有张郃才具备这个才能,曹洪根本不行;而张郃也对得起郭淮的推荐,从容调度、撤退,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蜀汉集团中,张飞、黄忠、赵云的表现,均十分出彩。论战斗力表现,张飞9.5分,黄忠9.2分,赵云8.5;但论功劳,黄忠9.9分,张飞9.5分,赵云8.2分。

马超,归顺刘备集团后,基本被雪藏了!汉中之战,马超几乎全程打酱油,甚至根本没有兵权!

魏延的能力和功劳,不可忽视,一点不亚于赵云;可以说,正是魏延那一箭,坚定了曹操回家的决心!

曹操退兵后,刘备踌躇满志,当年就进位为汉中王,汉中太守一职,留给了魏延。

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道:“委任你这个重任,有何感想?”魏延朗声答道:“ 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大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

刘备欣喜得意,诸将赞叹钦服!魏延镇守汉中二十年,稳如磐石!

曹操:你真敢与我交战?

刘备:你以为我在虚张声势吗?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泪腺完全绷不住有没有?刘备熬了二十多年,终于有了跟曹操一决高下的资本。汉中之战,成为了曹刘之间,最为精彩的一次交锋。

这场大战中,双方boss,几乎出动了所有精锐马仔。刘老板这边,出动了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人,号称五虎上将中的四位。

曹老板这边也不遑多让,打手们一个个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把刘备的大耳朵切下来卤了吃。 那么曹老板这边,到底出动了哪些名将呢?这些名将在汉中之战的表现如何?

一、夏侯渊,西路军统帅!

早先曹操把张鲁摁在山里胖揍了一顿以后,就把汉中之地交给了自己的族兄弟夏侯渊来执掌。这地方山川险阻,曹老板来了一次以后,就不想再来第二次了。

但是你别说汉中之地,还至关重要,就算再累,也得派人镇守。估计夏侯渊没少得罪曹老板,结果被派了这么一个苦差事。

不管怎么说,夏侯渊负责镇守这里,好歹也是封疆大吏了,号称西路军的最高统帅。无论是地位还是权势,都是其他将领无法比拟的。

但是刘老板也刚刚吃下了益州,身边的军事法正告诉他,不拿下汉中,这益州也守不住。于是刘老板马不停蹄地带着一票马仔来抢夺汉中。

夏侯渊当时带领张郃、徐晃,跟刘备集团相抗衡,可见压力有多大。所以他赶忙向曹老板求救,曹老板是真的怕了汉中的地形,压根就不想去。但是不去也说不过去,毕竟夏侯渊是集团元老。

结果张郃在刘备的猛攻之下掉链子了,夏侯渊就分了一半人马给张郃。刘备立刻在走马谷采取火攻,夏侯渊只带了400名消防队员就冲过去救火了。

正当夏侯渊精心灭火之际,老黄忠居高临下,带着大部队歼灭了夏侯渊的这400人马。夏侯渊本人不幸被黄忠阵斩。

二、张郃,西路军副指挥。

张郃本来留在汉中,给夏侯渊打下手。闲下来的时候,那就是个打杂的。夏侯渊被斩杀以后,张郃的地位就得到提升了。

当时曹老板还在路上,曹操集团西路军群龙无首,张郃就这么莫名其妙成为了西路军的总指挥。有了张郃指挥,曹操大军可就顺当多了。

他们成功等到了曹操的援军,不过曹操来看了一眼,觉得压根就打不过刘备,所以就撤军了。张郃此后在汉中之战中,并没有什么特殊表现。

三、徐晃,西路军打杂的。

如果说当时的张郃在打杂,那么徐晃就更是打杂的了。因为夏侯渊被宰了以后,张郃好歹还转正了,但是徐晃压根就没有存在感。

不过徐晃在汉中之战的表现却很出色,刘备攻打阳平关的时候,让手下大将陈式去偷袭马鸣阁,以此切断曹操援军。可惜这一招被徐晃识破,因而陈式被徐晃击败。

汉中之战后期,徐晃就没什么特殊表现了。他更多是在襄樊之战中,击败了关羽,因此才扬名天下。

四、曹洪,正经先锋,曹休,一流军师。

曹洪以曹操族弟的身份来到汉中之战,足见曹操对这一战的重视。曹操让曹洪带队,却又给他找了个不错的参谋曹休。

曹休是个脑子灵活的人,他善于出主意。当看到张飞驻扎在固山一带,扬言要切断曹军后路的时候,曹休就意识到了刘备有诈!

这就好比斗地主的时候,把自己的牌面给大家看了一遍一样,刘备又不傻,为啥要这么做呢?所以曹休劝说曹洪,赶快前往下辨击败吴兰。

结果这件事果然被曹休言中,曹洪是个执行能力很强的统帅。他不光击败了吴兰,而且还斩杀了任夔,赶走了马超和张飞。 算得上是曹操阵营在这场大战中,为数不多的胜利了。

五、郭淮,后起之秀。

汉中之战的时候,其实郭淮的实力还没有体现出来。他是后来跟着司马懿混以后,才逐渐成为当世名将的。

这个时候的郭淮,依旧还只是张郃身边的小马仔。夏侯渊被斩杀以后,郭淮以司马的身份,请求张郃暂代主帅之职,以此稳定住了汉中军心。

此后刘备想要渡过汉水攻打曹军大营的时候,郭淮却想了一个主意,他将军队撤离岸边,在远处设阵,结果吓得刘备不敢渡河,以此等到了曹操的援军。

虽然这一战看似漫不经心,史料也是一笔带过,但是我觉得郭淮已经在这一战中,尝到了心理战术的甜头。

战争本身就是考验军事统帅心理素质的一件事,也是两军统帅心理博弈的一个过程。显然这个时候的郭淮,已经用行动,击败了刘备的心理。

六、曹真,被电视剧毁了的一代名将。

电视剧害人不浅,曹真这样的大英雄,在《新三国》里,居然成了一个不学无术之人。翻一翻史料,就能看到曹真数不清的战绩。

尤其是在后期和诸葛亮较量的时候,他曾经至少两次直接或者间接地击败了北伐的诸葛亮。在汉中之战的时候,曹真还只是偏将军。

当时曹真连同曹洪、曹休一起,击败了吴兰,所以被封为中坚将军。黄忠斩杀夏侯渊以后,曹真被任命为征蜀护军,督导徐晃击败刘备大军。

曹操打算撤军以后,曹真还不忘去武都,把曹洪的部队给接应回陈仓。这一战中曹真的表现一般,但正是因为有这些经历,才使得曹真对汉中格外熟悉,继而才能在日后击败诸葛亮。

总结:双方都是全明星阵容。

其实这个时候曹操的雄心已经严重萎缩了,向哪儿发展都没什么太大进展。孙权和刘备,都不是好惹的,总不能去抢匈奴的地盘吧?

即使大家都出动了全明星阵容的武将,但曹操已经到了事业瓶颈期,而刘备正是事业上升期。两者心态不同,所造成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同了。

参考资料:

《三国志》

汉中之战,虽然没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包括后来的“夷陵之战”那么的场面宏大, 历史 地位重要。但是,这一战对刘备和曹操来说都是及其重要的。

当时,孙权趁曹操进军汉中时,命吕蒙攻击荆州南部四郡,刘备领兵进驻公安,要与孙权开战。但是听说汉中张鲁投了曹操,刘备便与孙权定下湘水之约,让给孙权三郡之地,赶紧回兵益州,全力应付曹操。

汉中的位置对刘备来说及其重要,关系到整个益州的安危。同样曹操得汉中,就可以时刻窥探益州刘备,在战略上具有优势。所以,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两边都投入了大量的武力。

刘备在汉中之战基本是倾其所有,不光是排上五虎将里的四人上阵,包括法正,黄权等人。更是将益州男丁基本都上了战场,女人甚至也担负起运输粮食的任务。

曹操同样投入不小,武将里有夏侯渊,徐晃,张郃,曹洪,曹休,郭淮等人。

汉中之战,刘备听用法正的谋略,使黄忠在定军山刀斩曹军名将夏侯渊,曹军大败。从此,曹操再无意争夺汉中。

建安二十二年(217),汉中之战打响。其中包括宕渠之战、下辩之战、定军山之战、汉水之战等大小战役!持续近两年之久。

刘备这边上阵的不仅仅只是四虎将而已,“男当运、女当战”,除了远在荆州的关羽兵团,刘备这边几乎是倾巢而出。

首先是魏将张颌深入巴郡,张飞率军迎战,张颌被打得丢盔弃甲。这一波,张飞开了一手好团!

在之后的下辩之战中,张飞、马超对阵曹魏的双人路曹洪、曹休,结果张飞、马超双双败走。曹军打了个零换三,蜀将吴兰、雷铜、任夔。

刘备方陷入了劣势,他选择了孤注一掷,最后靠着黄忠于定军山单杀夏侯渊重新取得优势。

之后曹操赶到战场,黄忠、赵云又绕后包抄使其断水断电。

最终曹操选择撤退,刘备惨胜!

曹魏这边出动的主要战将有:夏侯渊、张颌、曹洪、曹休、曹真、徐晃、郭淮、杜袭、赵颙、曹彰等等!

其实论阵容的话,感觉还没有夷陵之战后,曹丕攻打东吴的阵容豪华!

曹仁、曹真、曹休、曹泰、夏侯尚、张辽、徐晃、张颌、臧霸等(有名有姓的人物数量虽不如上面,但论质量,上面那波人感觉还是差一丢丢!

汉中之战:刘备用「 ”全明星”阵容治好「 ”恐曹症”,却还是棋差一招

汉中之战,是刘备能够加冕为王的关键一战,也是他称帝之前的最后一场大战。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亲率10万大军进抵汉中,夏侯渊、曹洪、张郃、徐晃、郭淮、曹真、刘晔等曹魏名臣加入战斗。 刘备这边,除了祭出7万大军外,也几乎派出了除诸葛亮、关羽之外的所有「 ”全明星”阵容: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法正、许靖等三国时期最一流的文臣武将悉数登场。 汉中之战持续两年多,最终以刘备成功据有汉中,进位汉中王为终点,他还顺便治好了自己几十年的「 ”恐曹症”。但是,刘备还是棋差曹操一招,为日后蜀汉国力不振埋下了隐患。 一、汉中之战的必然性 汉中是益州最北方的一个郡,它地处秦、陇、蜀三地咽喉,北横秦岭,南亘巴山,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汉中出发,可以直达下面这些地区:陇右、关中、长安、南阳、襄阳、西蜀,这些在三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地名,足以说明汉中的区位优势。 黄巾之乱时,张鲁就占据了汉中,依靠着肥沃的平原地带,成为一方割据势力。而在天下三分以后,这种占据军事要地的小割据势力必然成为大佬们眼中的肥肉。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汉中已经是刘备的北伐基地;周瑜虽然远在江东,也曾给孙权提出过「 ”取蜀而并张鲁”的建议,被其欣然采纳。 在赤壁之战后,虽然曹操暂时无法南进,但却顺利取得了关中和陇右地区,如果能再夺取汉中,就等于敲开了巴蜀的北大门;而刘备在攻取荆州大部以后,立即攻占了益州,如果他继续北进,则会威胁陇右和关中。 除了孙权对汉中鞭长莫及以外,曹操和刘备都对这里觊觎已久,一场汉中争夺战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二、曹操捷足先登破汉中 公元215年3月,曹操率领10万大军从关中出发,直奔汉中而来。在阳平关,曹军遇到了张鲁之弟张卫的顽强抵抗,正当曹军粮草将尽,而曹操考虑退兵之时,他却因为侥幸意外攻破了张卫,夺取了阳平关。 到了8月份,曹军攻入南郑。11月份,张鲁率余部投降了曹操。至此,曹军用了8个多月的时间,拿下了整个汉中地区。 曹军在汉中的行动持续半年多之久,为何在益州的刘备无动于衷呢?原来,此时刘备正在和孙权争夺荆州。而在听说汉中已经成为曹操囊中之物后,刘备草草与孙权达成了中分荆州的协议,匆忙赶回成都。 在《三国志·黄权传》中,有一句话恰好说明了汉中对蜀汉的厉害关系:「 ”若失汉中, 则三巴不振 ,此割蜀之股臂也。”如果失掉汉中,就相当于割掉蜀国的胳膊! 而曹操得到汉中后,马上就对巴蜀布局,他收服了巴地的土著,还任命他们为三巴(巴郡、巴东、巴西)太守,刘备的形势岌岌可危。 三、曹操为何「 ”得陇不望蜀”? 曹操得到汉中后,并未急于南下攻蜀,而是先任命了三巴太守,稳住局势。刘备得知汉中已经姓曹以后,大惊失色,马上派遣黄权领兵攻打三巴。 看到刘备反攻,曹操不着急反攻,而是派张郃在三巴地区劫掠人口。刘备命张飞出战,在巴西宕渠大败张郃。 曹操看南侵连连失利,竟然不理会刘备,留下夏侯渊、张郃等人镇守汉中,自己率主力班师回朝了。 《晋书·宣帝纪》、《三国志·刘晔传》记载,司马懿、刘晔等谋士此时纷纷向曹操建议,请他速取益州。 司马懿说:「 ”刘备以诈力虏刘璋, 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 ,此机不可失。” 刘晔则进一步说:「 ”若小缓之 ,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关羽 、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 蜀民既定, 据险守要, 则不可犯矣。今不取, 必为后忧。” 司马懿、刘晔的话确实很实在,也切中了刘备的要害。 当时的情况是,刘备占据益州仅仅才1年,根基不稳,他又亲率大军赴荆州与孙权角力,益州实力空虚。此时,正是南下一举攻取成都的好机会。 然而,曹操并没有听取这俩人的金玉良言,《晋书·宣帝纪》记载,他感慨的说:「 ”人苦无足 ,既得陇右 ,复欲得蜀!” 人生最苦的是不知足,我既然得到了陇右,就不再想夺取西蜀的事了! 是曹操在给两个部下灌心灵鸡汤吗?非也!作为三国顶尖的战略家、军事家,曹操哪里能放过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不选择立即出兵益州,事出有因: 1、有几种力量让他心存顾忌 曹操虽然平定了陇右,但羌人刚刚归附,忠诚度可疑;刚刚夺得汉中,但人心尚未归附,需要消化吸收;同时,孙权在淮南蠢蠢欲动,关羽在荆州跃跃欲试,这都是心腹大患。 2、刘备非张鲁可比 张鲁之弟张卫,已经让曹操吃了不少苦头,差点被迫退兵。而刘备的军事能力,更是非张鲁、张卫之辈可比。刘备下荆州、取益州,手下猛将如云,眼下张飞又刚刚击败张郃,士气正盛。曹操如果继续进兵,难有胜算。 3、巴蜀易守难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巴蜀的崇山峻岭,是抵挡曹操大军的最大障碍,再加上刘备此时强盛的军力,很容易让曹操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进,战线太长,补给不力;退,孤军深入,腹背受敌。 4、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疼 曹操拿下汉中,一如当年取荆州一样,难度并不是很大。这种相似的情景,难免会让曹操想起赤壁之战的惨痛教训。如果操之过急,轻敌冒进,难免还复制赤壁的悲剧。 因此,曹操此时表现的很冷静,他选择固守汉中,班师回朝。 可是,刘备不希望曹操就此在汉中站稳脚跟,他很快就发动了对汉中的战争。 四、刘备的汉中攻势 公元217年,距离曹操攻取汉中已经过去了两年。此时,刘备已经与孙权修好,益州也已相对稳固。 刘备的谋士法正认为,此时乃是攻取汉中的最佳时机。《三国志·法正传》记载,他先跟刘备分析了曹操班师的原因,乃是「 ”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他一针见血的指出,曹操不南下,实属无奈之举。而现在拿下汉中,对蜀汉有三个好处: 「 ”上可倾覆寇敌, 尊奖王室 ,中可蚕食雍、凉 ,广拓境土 ,下可以固守要害 ,为持久之计 。” 一是可以剿灭敌寇,提振汉室声威;二是可以进一步蚕食雍州、凉州,开疆拓土;三是可以固守要害关卡,作为持久之计。刘备十分赞同法正的看法。 01 初战不利 217年10月,刘备兵分两路,一路由张飞、马超、吴兰率领,攻打武都下辨,封锁曹军从陇右救援汉中的道路;一路由他自己亲自率领,直接杀奔汉中。 然而,刘备的第一步战略构想,并没有得到实现。218年春,曹洪攻打占据了下辨的张飞,两军交战后,张飞、马超败走,吴兰战死。刘备又派陈式封锁马鸣阁道,又被曹魏大将徐晃击败。刘备封锁汉中的计划泡汤了。 而刘备这边也不顺利,他率1万精兵用车轮战术猛攻阳平关。守关的夏侯渊、张郃、徐晃等将拒险固守。对峙两个月后,刘备丝毫没有办法,只能向驻守成都的诸葛亮下达了增兵命令。 02 孔明增兵 刘备的命令传到了成都,诸葛亮没有立即执行,而是先征求下属的意见,他为何会有这样的举动呢? 实际上,刘备攻打汉中,法正是主要谋士,他留诸葛亮在成都,让他充当了总后勤的角色。既然诸葛亮并非攻打汉中的主谋,他就要替刘备评估一下,攻打汉中的必要性。 《三国志·杨洪传》记载,一个叫杨洪的谋士说:「 ”汉中则益州咽喉 ,存在之机会, 若无汉中则无蜀矣 ,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 男子当战 , 女子当运 , 发兵何疑?” 杨洪讲得非常明白:若没有汉中,巴蜀早晚会丢,现在就算全民皆兵也要拿下汉中,发兵还有什么好疑惑的? 于是,诸葛亮立即征调数万人马支援汉中。与此同时,曹操恐怕夏侯渊有失,也亲自率军支援汉中。 刘备此前数次败于曹操,最惨的时候甚至抛弃妻子、只身逃命。后来刘备患上了「 ”恐曹症”,一听说曹操来了,撒腿就跑。而这次,他能一雪前耻吗? 五、曹刘汉中决战 01 黄忠阵斩夏侯渊 公元219年,刘备因在阳平关久攻不下,于是改变战术,转而南渡汉水,到定军山安营扎寨。 定军山是汉中西面的门户之所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容有失。夏侯渊、张郃于是也率军尾随而至,与刘备在山下对峙。 刘备听说夏侯渊赶来,于是趁夜猛攻曹营,并用火烧毁了曹军营地里的鹿角(古代军事防御设施)。 第二天,夏侯渊亲率士兵出营,修复被蜀军烧毁的鹿角。法正见状,建议刘备马上出击。黄忠借助山势,率军从山上突然杀出,急奔夏侯渊而去。 曹军措手不及,当时大乱,夏侯渊被黄忠斩杀。张郃得到消息后,立即放弃营寨,退守阳平关。 02 「 ”子龙一身都是胆” 曹操听说夏侯渊已死,马上任命张郃为帅,自己则统兵5万,从长安前往救援汉中。 此时,曹军总兵力在10万左右,而蜀军只有7万多人,但定军山一战,让刘备信心满满,《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说 :「 ”曹公虽来 , 无能为也, 我必有汉川矣。”,困扰他多年的「 ”恐曹症”,此刻已经烟消云散了! 刘备利用曹军兵多、但粮草不济的特点,扼守险要,坚守不出,同时不断派兵偷袭曹操粮道,使其后勤补给更加困难。 一次,黄忠率军去抢夺位于北山的曹军运粮车队,赵云负责在后接应。 赵云兵少,在途中却遇到了曹军主力部队。他沉着冷静,且战且走,一路退到营寨中。这时,赵云命令大开寨门,偃旗息鼓,曹军见状,以为寨内必有伏兵,皆不敢进,而后退走。赵云却趁曹军撤退之际,命士兵擂鼓呐喊,万箭齐发,曹军惊恐万分,争相逃命,因践踏和落入汉水中而死者,不计其数。 第二天,刘备来探视军情,听说了赵云的「 ”空城计”以后,大赞:「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03 「 ”鸡肋” 刘备的对敌策略,算是掐准了曹操的「 ”七寸”:曹军在汉中呆了一个多月,毫无建树,粮草却吃得差不多了。 一天,他传了一道口令下去,两个字——「 ”鸡肋”。杨修听到这个口令,马上听出来曹操的心思:「 ”夫鸡肋,弃之如可惜 ,食之无所得, 以比汉中, 知王欲还也 。” 虽然杨修最后因为多这一嘴而被杀,但他还是猜中了曹操在汉中的结局。公元219年5月,曹操撤离汉中,将它让给了刘备。 六、刘备缘何能战胜曹操? 1、曹操对汉中重视不够 前文提到,曹操能够轻松拿下汉中,确实有侥幸成分。轻易得到的东西,历来都不会被人所珍惜。而且,曹操似乎对汉中心存偏见,《三国志·刘晔传》记载,曹操曾说:「 ”此妖妄之国耳, 何能为有无 ? 吾军少食,不如速还。” 他撤离汉中前,也用「 ”鸡肋”二字来形容汉中,轻视程度可见一斑。 反观蜀汉则不然,刘备、法正、黄权都将汉中的得失,提高到了与蜀汉存亡息息相关的高度。所以,对于汉中,刘备是无论如何也要拿下的。 2、刘备集中全力争夺汉中 为了争夺汉中,刘备祭出了手中所有的王牌,而他的阵容,几乎是「 ”全明星”级别的,除了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和镇守荆州的关羽以外,蜀汉所有精英,如张飞、马超、黄忠、魏延、法正等悉数登场。 反观曹操,因为其地盘广大,同时还要应付孙权、乌桓等其他区域,不可能集中如此多的一流将才汇集汉中。 3、刘备占有地利优势 曹操兵败汉中,并不是溃败,而是因为粮草不济,导致被迫退兵。而造成粮草不济的原因,就是地理因素。曹军除了需要跨越崇山峻岭外,还要从关中、陇右这些新降服地区征调粮草和兵源,这无疑都存在许多困难。 而诸葛亮坐镇成都,短时间内就为刘备征调了数万人马。所以,刘备利用曹操粮草不济的弱点,凭险固守,派出轻骑打击曹军粮道,硬是将其拖垮了。 七、刘备为何棋差一招? 虽然刘备最后得到了汉中,但对于他来说,并非完胜。从某种意义上讲,刘备因为棋差一招,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在整个汉中争夺战期间,大约有40万百姓和大量物资被转运到了魏国境内,最后刘备得到的,是一块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的土地。 后来,为了发展汉中,他不得不从梓潼、成都征调10万户居民前往汉中,以充实当地人口、恢复生产。 在曹操攻占汉中之前,已经有20万巴郡百姓和7万武都百姓被迁往魏国长安的三辅地区;曹操攻灭张鲁后,又将5万余人迁往京兆地区;汉中之战中,曹军又把8万军民迁往洛阳和邺城,并将大量粮草物资一并带走。 在当时,人口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殊不知,蜀国灭亡时,蜀汉的兵民总和,才只有100万而已,而汉中之战,曹魏竟然从汉中地区掳走了多达40万人口。 如此重大的人口损失,对蜀国来说,实在太过于惨痛了。这也为日后蜀汉国力不振埋下了隐患。 来源:冷冻的历史

感觉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的,兵力也强盛,怎么在汉中之战中,打不过刘备呢?

汉中之战,曹操固然很强,刘备也不弱!

汉中之战,是三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战场范围最广,双方参战兵力最多,参战名将最多的一场战略决战。

整个汉中之战,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持续近两年之久。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诸葛亮坐镇成都。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

双方投入的兵力难以考证,诸葛亮集中只是笼统说到,曹操带了“数十万众”。

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於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

按照三国志的表述习惯,数十万,至少是三十万。

刘备有多少人呢?没有明确记载,我们只好推测。当时刘备集团,除了荆州的关羽四五万人,其他兵力全部投入汉中战场。估计有8万人左右。

在汉中之战前两年,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偷袭荆州。刘备勃然大怒,亲自统兵五万增援荆州,命关羽带兵3万,要与孙权决一死战。可见当时除了荆州兵,刘备至少还有5万的机动兵力。加上留守益州的军队,最少也应该有六七万人。

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

此后两年,刘备厉兵秣马积极准备攻打汉中、凉州,兵力肯定有所增加。后来汉中之战爆发,刘备又给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写信,要求增派援兵。诸葛亮竭尽全力,把益州所有的人员都动员起来了。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

刘备经过这次增援,兵力应该在十万人左右。

所以说,曹操虽强,刘备也不弱。

刘备的战术选择极为高明。

虽然刘备也很强大,但是比曹操还是差一点。为什么刘备最后获胜呢?就是因为刘备的战略战术非常高明。

汉中之战,刘备用了三个高招,取得胜利。

第一是反客为主之计。公元218年7月,刘备亲自领兵攻打汉中南大门阳平关,想要从这里打开通路进入汉中。但是阳平关易守难攻,夏侯渊张郃领兵死守,相持一年,刘备难以攻克。此时,刘备兵锋一转,留下部分人马继续围攻阳平关,自己率主力南渡沔水,抄小路翻过米仓山进入汉中,占领定军山。

占领了定军山以后,刘备就控制了汉中南部的广大地区,威胁阳平关魏军的侧后方和粮道。夏侯渊不得不立即带领张郃等人围攻定军山。双方攻守之势彻底改变。夏侯渊一方反而成了进攻一方,攻打汉中的刘备,反而成了防守的一方。这就是反客为主之计。把夏侯渊张郃从易守难攻的阳平关掉了出来。

第二是围点打援之计。夏侯渊张郃分兵攻打定军山。刘备派一万人轮番攻打张郃。夏侯渊带兵增援张郃,半路上却被埋伏的黄忠斩杀。张郃孤木难支,逃回了阳平关。至此,刘备基本打败了曹魏驻守汉中的人马。曹操不得不亲自出马了。刘备这一招“围点打援”实在高明。

第三是避敌锋芒之计。为了保住汉中,消灭刘备。曹操决定亲征汉中。为此做了精心准备,时间长达半年。从公元218年7月开始准备,9月达到长安,219年3月终于到了汉中。准备不可谓不充足。

面对曹操的数十万大军,刘备明志的选择了“避敌锋芒”,坚守不战。

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先主传》

刘备占领定军山登高山,固守营垒,绝不野战。曹军多骑兵,山地战难以发挥优势。一个多月两个月,也攻不下刘备的营垒。曹操军中逃亡的人越来越多。形势十分不利,为了避免更大的失败,曹操只好率军撤退。

曹操有数十万人,也没有重大损失,为什么只打了两个月就撤退了呢?

因为曹操的后勤补给压力太大。几十万人,人吃马喂,一天要消耗多少粮草!这些粮草都得从关中运多来,途中要翻越秦岭。同志们,走过秦岭的都知道,那路是真的太难走了。

而且,刘备手下黄忠、赵云不断袭扰曹军后方,切断曹军粮道。使曹军的后勤供应更加恶化。

刘备紧紧抓住了曹操后勤困难这个病根,明智的选择了大军坚守不战,小部队不断骚扰的战术,活活拖垮了曹军。曹操最终支撑不住,无奈撤军。

汉中之战的胜利,关键是刘备指挥高明。

刘备曹操汉中之战,明明曹军更有优势,为何刘备反而赢了?

汉中之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

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

此战刘备占据汉中,领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汉中争夺战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至建安二十年(219年)五月,持续了将近两年之久。刘备方阵亡吴兰、雷铜、任夔等,曹操方阵亡夏侯渊、赵颙等,所以从阵亡将领来看,曹操的损失较大。但刘备方前线兵力不足,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可见战争过程中,刘备方的局势也不是很乐观。

曹操方将领王平投降刘备。曹操撤退时,在汉中可控制的范围内将百姓迁走。刘备占领汉中全境后,派遣刘封、孟达乘胜攻取了东三郡(魏兴、上庸、新城)。汉中之战刘备胜了,但没有等到什么补充,曹操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倒是主动放弃了汉中,留给刘备一个空城。

在发生汉中之战之前,我们先看看在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并发动战争。刘备一直向成都逼近,诸葛亮、张飞和赵云亦入蜀助战,但刘备军队在雒城时受阻一年,直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刘备围困成都,刘璋才向刘备投降。214年刘备就夺得益州了,孙权则向刘备索取荆州,刘备只说:“我得到凉州后,定当将荆州给你。”孙权因而愤恨,并且派吕蒙袭取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

在战略上刘备集团是犯了错误的,没有在第一时间占领汉中(214年),而是(215年)跑去跟孙权争三郡。而曹操(215年)迅速平定汉中,刘备听到这个消息后不得不和孙权谈判,达成共识。如果不是曹操志得意满急着回去称王(216年5月曹操由魏公进爵魏王),估计益洲也保不住了。

如果刘备先曹操一步得汉中,把三郡还给孙权(孙权已经派兵占领了),当是回孙权一个人情,因为联吴抗操是刘备前期生存发展的战略。

在214年5月刘备占领益洲,然后以三个郡换江陵一个,以此稳住东吴,发兵占领汉中。即使曹操来了也是相持不下而退出,这样依靠汉中的完整资源就不需要依靠后来诸葛亮北伐完全靠成都运粮了,至少可以减少北伐的运输成本和负担,也有资源为后来的关羽出兵襄樊提供支援。

三国历史上的汉中之战

三国历史上的汉中之战,曹操和刘备分别派出了哪些名将?

汉中地处益州北陲,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荆襄,西控秦陇。群山屏抱,汉水横贯其间。由于汉中自然环境与四塞的险峻地形,所以汉中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三国时期,汉中是刘备军事集团立于巴蜀的北部屏障,汉中丢失,巴蜀不保。曹操想图巴蜀,必须以汉中为跳板。汉中成为蜀、魏争夺的主要战场。

公元218年,刘备引兵北进,公元219年,刘备和曹操展开了争夺汉中的决战。双方投入十五位大将,其中曹操出动了七位名将,全部是一流的。刘备出动了八位大将,双方都派出精锐,可见对这场战役的重视。曹操派出的名将有:夏侯渊、曹洪、张郃、徐晃、曹休、曹真、郭淮等刘备派出的名将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黄权、吴兰、雷铜、任夔等。

刘备兵取汉中

公元218年春,刘备让诸葛亮镇守后方。刘备听取法正的建议发兵攻打汉中,张飞、马超、雷铜、吴竺等先攻下下辩。赵云、黄忠、魏延等主力军向南郑进攻。曹操派遣曹洪抵挡吴竺,刘备派遣张飞屯兵固山。

当时曹休劝曹洪:贼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明矣。宜及其未集,促击竺,竺破,飞自走矣。曹洪采纳了曹休的建议,袭击吴竺,斩任夔等。三月,阴平氏斩吴竺。张飞、马超退走。

刘备亲自率领10个营从东南方向进军汉中,徐晃大破刘备,刘备的人马死在山谷里面的非常多,曹操知道徐晃抵御住了刘备以后,非常高兴说: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内外,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

但是刘备还是破马鸣阁,紧接着刘备把部队分为10部,夜里进攻驻守广石的张郃。张郃亲自抵挡刘备,刘备没有攻下广石。刘备写书信给诸葛亮,让益州发兵。对于发兵这件事情,诸葛亮犹豫不定,于是诸葛亮去咨询杨洪。

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于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诸葛亮这才发益州的兵,增援刘备。七月,刘备亲自率军停留在阳平关,与夏侯渊、张郃相拒。曹操在许都治兵,准备救援汉中。九月,曹操率军抵达长安。

公元219年正月,刘备攻阳平关、广石没有攻下,以优势兵力引军南渡汉水,营于定军山。夏侯渊引兵争山,与刘备的军队对峙。夏侯渊派张郃守东围,自己率领大军守南围。刘备先进攻东围,张郃坚持不住的时候,夏侯渊派了一部分兵,帮助张郃。

刘备趁机烧南围鹿角,南围鹿角火光冲天,夏侯渊赶紧救火,半路上与刘备相遇,法正对刘备说:可以攻击夏侯渊,于是刘备派黄忠率领人马攻击夏侯渊。夏侯渊被黄忠一刀劈于马下。曹操所署的益州刺史赵颙亦被杀。

夏侯渊已死,张郃从广石带兵守阳平关。刘备再一次渡汉水,攻阳平关。张郃采用郭淮的计策布阵,刘备见魏军远水为阵,却迟疑不敢渡。曹操在长安,派曹仁征讨侯音。曹仁克宛城,斩侯音。曹仁再一次屯兵樊城,以镇荆州。

3月,曹操亲自来争汉中,怕刘备袭击,先以军遮住要害之处,掩护前进,以临汉中。曹操来到阳平派徐晃屯兵宛城,帮助曹仁而防关羽的进攻。曹操运送几千万囊军粮到北山下,黄忠得知后建议赵云偷袭北山,为了谨慎起见,赵云与黄忠约定时间后让黄忠出征。

黄忠领兵去劫粮,到了赵云约定的时间却没有回营。赵云担心出了什么事,让张翼守营,自己率领几十个骑兵去寻找黄忠。结果碰到曹操的大军,赵云凭着几十个骑兵将曹操的大军打散,曹操的军队紧接着追击赵云,这个时候部将张著受伤,被曹操的军队包围,赵云再一次突击曹军,把张著带回营寨内。

驻守沔阳的张翼,看到曹军杀到,便坚守不出。赵云认为死守不是最好的办法,让自己的军队偃旗息鼓,曹操的军队害怕有伏兵,不敢向赵云进攻便撤退。此时赵云让士兵弩射曹操的后军,曹军坠入汉水中淹死不少。

黄忠提出偷袭的建议好,在执行计划后赵云军陷入劣势,关键时刻赵云不但救出了黄忠和张著,还给曹军重创,刘备夸奖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军中将士称赵云为虎威将军。

两军对峙数月,曹军伤亡者很多。于是撤出汉中回长安。撤退前,曹操让张郃守陈仓,让曹真受下吧,让曹洪镇守陈仓,刘备得到汉中后,上表汉献帝,尊刘备为汉中王,正式建立蜀汉政权。汉中之战胜利后,刘备派刘封领兵乘船顺汉水东下,与孟达会攻上庸,又令关羽进攻襄阳、樊城。

孙权在刘、曹争夺汉中之战时,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孙权视曹操为奸雄,刘备为枭雄,两者都是尽故。逮至孙权偷袭江陵,邀斩关羽,兵不血刃,逐刘备势力出荆州,吴、蜀交恶,东吴势难独存,只好卑躬屈节于曹魏。

好了,今天关于“汉中之战曹军阵容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汉中之战曹军阵容搭配”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